
健康生活,豐富人生
異位性皮膚炎 盛行30年增8倍
2014-09-12 13:51隨著環境汙染加劇,過敏相關疾病的人口逐年增加,根據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統計,台灣孩童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由1974年的1.43%,至2007年增加為12.9%,顯見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近30年增8倍。
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,主因皮膚角質細胞分化不良、細胞間脂質分泌不足,引起皮膚慢性和反覆發作的乾燥搔癢症狀。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的皮膚臨床表徵上會有強烈癢感,在不斷發癢、搔抓的惡性循環下,增加肌膚發炎感染機會,嚴重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,長期下來更影響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。異位性皮膚炎或許無法立即根治,但是從平日正確的照護下,能夠有效減少乾燥、脫屑、搔癢等不適症狀的發生。
天生免疫系統較弱的嬰幼兒更容易受到換季影響,使症狀加劇、搔癢不斷,造成抓痕累累、甚至發炎惡化。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呂佩璇指出,正確的居家照護與選擇舒緩抗癢的專業護膚產品,可以有效控制搔癢及反覆發作的困擾。
照護四大重點:1、正確診斷;2、注重皮膚保濕;3、配合藥物治療;4、確定引起發作原因。做好以上正確的四項居家護理,有效的控制病況,才能減輕發作的程度與頻率。
—————